當前,人類社會已經進入到了互聯網時代,互聯網的自主性、開放性、互動性、快速性的特征深刻影響著社會生活各個領域,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16年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互聯網+政務服務”,提到將“互聯網+”應用到政府政務治理中。
在這個大時代下,“互聯網+”不僅能夠讓政務治理與時倶進,為實現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增光添彩,而且還能夠為公民參與政務管理提供更加廣闊的平臺,這也是民心所向。因此,“互聯網+”應用到政務治理中,成為我國政府領導干部所肩負的重任,這對于提高政府領導力非常有益,能夠更好的增強政府的公信力和認同感。
一、“互聯網+政務”給政府領導力帶來新機遇“互聯網+”的實質就是要求人們不斷追求探索創新,由原來的靜態思維轉變為動態思維,把原來的一元思維轉變為多向思維。黨和國家領導人把“互聯網+”從戰略眼光應用到政務治理,引發我國的政治生態環境的變革。作為政府領導者,要充分適應“互聯網+政務”這個新事物,提升政府領導力,在互聯網這個浪潮中掌握主動權。
1、拓寬了公眾參與政務的領域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公民參與政務的權利?意識增強、情緒高漲,要求政府公開政務的呼聲日益強烈。互聯網時代自由、公開的宗旨,為民眾提供了參與政務的平臺,改變了傳統參與政務的方式。網絡成為公民行使知情權、表達權、參與權、監督權的重要渠道,突破了傳統的政務參與方式。公民以信訪或座談會方式表達自己的意見和建議的傳統形式不僅受時空的影響和局限,在有些地方的公民因為客觀條件的不允許,即使想表達自己參與政務的意愿也無疾而終。
現在的信息時代,政府發布政務信息,都是通過在政府網站、微信、微博等新的媒介公開政務信息。公民足不出戶也能隨時隨地瀏覽到政務信息,還可以在這些政府網站、微博、微信上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這就克服了傳統公眾參與政務的空間和時間上的局限,給公眾參與政務帶來了便捷,新的媒介拓寬了公共參與政務的領域。政府與公眾能夠進行隨時的互動和溝通,讓公眾更加方便地參與政務管理。
2、增強了政府協調各方利益的能力
“互聯網+”時代下,每個公民都可以通過網絡平臺,自由發表言論和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如何使各方利益協調,成為政府政務工作的一個難題,也是檢驗政府領導力的試金石。在“互聯網+”時代以前,公民表達自B的利益訴求只能通過傳統的渠道去表達,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使各方主體的利益需求得到滿足。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互聯網為人們表達利益表達提供了廣闊的平臺,每個公民都可以暢所欲言,自由表達。政府可以更便捷更快速更全面地獲取社會公眾的多方需求,充分發揮自身的領導力,不斷地協調各方利益,使社會達到一個穩定平衡的狀態,保持健康有序的發展。
3、提升了政府信息處理能力
“互聯網+”時代是否能夠準確獲取信息能力是衡量政府領導力強弱的一把標尺。信息是政府論理的重要依據,由于互聯網信息傳播迅速、信息量大,并且反映多元主體的政治訴求,在這個時代背景下,政府的行政能力借助于交換平臺建設,推動信息資源共享,促進信息資源整合,服務資源鏈接,提升了政府的信息處理能力和政府論理能力,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盡力打造人民滿意的政府。
二、“互聯網+政務”給政府領導力帶來新挑戰政府領導力是政府治理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強大的領導力取決于正確的戰略方向,“互聯網+政府”適應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是眾望所歸的趨勢。但是,它也給政府政務管理帶來了史無前例的挑戰,成為政府擁有強大領導力亟需應對的問題。
1、沖擊了傳統的政府管理理念
“‘互聯網+’在注重互聯網技術的支撐作用時,更注重協作、開放、跨界等互聯網思維在傳統行業改革中的作用,是把互聯網作為創新要素納入到傳統行業的改革。”有助于大幅提高政府辦事效率。由于特殊的原因,以往政府對公共信息進行壟斷,并不借助互聯網平臺與民眾互動交流。基層群眾“辦證多、辦事難”的現象屢禁不絕,這就折射出了傳統管理理念的弊端。
“互聯網+”時代“公眾與政府官員幾乎同時了解各種各樣的信息,政府官員喪失了昔日壟斷信息從而壟斷決策權、管理權的優勢。”傳統的政府管理理念受到了沖擊,政府管理理念的更新成為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
2、強化了政府一元價值觀的主導性
“互聯網+”致力追求的精神品質就是開放、公開、公正,鼓勵人們自由表達自己的價值觀。改革開放以來,受到多元社會思潮的影響,人們的價值觀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尤其受到一些負面的價值觀的影響,這就使得我國的主流價值觀處于重新整合的過程中,政府一元價值觀的主導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弱化,在民眾心中的權威受到了挑戰,“沒有權威,就不可能有任何的一致行動。” 因此,政府如何正確引導多元價值觀,是今后仍然需要長期努力。
3、網絡平臺安全風險加大
伴隨著互聯網絡的迅速普及和上網用戶的激增,網絡面臨的風險逐步增大。原來由單個計算機引發的安全事故,進而會波及大范圍的系統,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失。在互聯網環境下,任何一個人只要有一臺能夠連接互聯網終端的設備,都可以通過互聯網空間和時間的無限性,以匿名身份來發表和討論公共話題,討論公共事務,進而表達對公共事件的觀點和看法,這些都已成為既定的現實。
由于現在政府辦公網絡存在漏洞和安全意識不太高,一直都是不法分子覬覦的入侵對象。不法分子以非法手段進入政府內網,盜取政府的機密和公民的隱私信息,甚至進行犯罪活動,導致公民參與政務的網絡平臺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輕則對社會造成惡劣影響,重則危害到國家安全。
三、“互聯網+政務”提升政府領導力的路徑
1、變革執政理念,創新領導方式
領導干部必須摒棄僵化保守的思想觀念,增強開拓與創新意識,順應形勢與時代的發展,重視發展的質量與效益。政府要秉承著不斷創新的管理理念,建構一個“公開、公正、透明”的服務型政府。基于創新意識的基礎上,了解并掌握互聯網知識,提高政務管理方式,領導干部利用互聯網的精神、技術、價值等,來提升與培養創新能力,自覺運用“互聯網+”所帶來的優勢,充分利用大數據等技術條件,打造讓民眾滿意的政府公共服務。
2、增強公信力,提升意識形態領域的話語權
“領導者公信力,是指領導者在領導活動以及社會公共生活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能獲得下屬和社會公眾認同、信任、追隨的品質和本領。它反映了人民群眾對領導者的信任度、滿意度和支持度。”也就是說,領導者公信力的程度,實際上是公眾對領導者品質和履行其職責情況的綜合評價。增強領導者的公信力,就必須讓民眾對我國主流價值觀認同,增強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力。這就需要政府利用“互聯網+”新技術、新手段,宣傳我們國家主流意識形態。
在多元化的社會思潮影響下,用主流價值觀引導多元社會思潮,確立網絡空間話語權。政府要采用多元的、接氣的表達方式,讓主流價值觀入腦、入心,引導認同政府要改變以前呆板的公文形式,要適應一些網絡語言,走親民路線,走網上群眾路線,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增強輿論引導力。只有這樣,才能在意識形態領域樹立話語權,增強領導者的公信力。
3、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平臺,提高公眾的參政能力
“互聯網+”時代是一個超越距離的時代,“互聯網+”與政務的相融合,為公眾提供了一個全新的、便捷的參與政務的平臺,讓人民群眾參與豐富的社會生活,方便了公眾對政務的參與及監督。
為此,政府應該完善立法,細化對網絡違法行為的認定,對于危害國家安全,泄露公民隱私的行為,要依法懲處;要提升政府網絡的安全級別,及時修補安全漏洞,加強技術監督,明確劃分各個網絡監管部門的職能,設置綠色過濾攔截軟件,逐步推行網絡發帖實名制,對網絡謠言要及時屏蔽去除;及時回應熱點事件,引導公眾理性、合法的表達利益訴求;公眾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媒介素養,加強自律,不傳謠、不信謠,依法合規的參政議政。
這樣才能營造一個開放、共享的安全網絡平臺,提高公眾的網上參政能力,讓政府權力在陽光下運行,不斷提升政府的執政能力及執政水平。
在“互聯網+”與政務相融合的時代背景下,公眾對政府領導力提出了新要求。提升政府領導力需要從政府領導自身做起,以互聯網思維為旨趣,轉變思想與話語模式,提升政府公信力,增強公眾對政府的認同感,才能打造高效、法制、服務型政府,為偉大的民族復興增添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