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電子政務項目管理
電子政務項目管理一般包括如下步驟:
(1)成立項目建設工作組
通常情況下,項目建設工作組由有關專家、項目的組織人員、各方面技術人員組成,具體負責項目的組織與管理,項目組的工作方式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集中辦公或臨時集結。大型的建設項目還需要成立由主管領導掛帥的項目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項目建設的領導與協調。領導小組下設具體工作組,分別負責某方面工作。
(2)開展項目前期調研
調研主要包括以下內容:一是國家信息化政策,國家電子政務規劃和工作部署以及上級政府和部門對電子政務工作的具體要求,這是指導項目建設的依據。二是本地區、本部門政務信息化建設的現狀,這是項目建設的外部環境和條件。三是具體項目建設的可行性,這是項目成功實施的關鍵和保證。四是規模相當、性質相近的有關成功案例,這可以為項目的成功實施提供寶貴的經驗。
(3)進行項目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項目建設實施過程中最基礎的環節,決定了整個項目建設的成敗。項目的需求分析工作是在全面掌握調研材料基礎上展開的。需求分析按照由大到小、由粗到精、由全體到局部的過程分步實施,主要采取座談、研討、實地考察等方式進行。需求分析的主要內容包括:根據國家以及上級政府和部門在電子政務建設方面的規劃和要求,從本地區、本部門電子政務基礎設施和現狀實際出發,理清政府管理的業務流程,分析系統建設的依據和可行性,分析系統建設的總體目標、系統結構、主要功能、具體任務以及所遵循的建設原則,最后,形成項目建設需求方案。
(4)公開征集項目方案
需求方案形成后,項目建設工作組可通過有一定影響力的公共媒體,通常采取無償的方式,面向系統集成商公開征集技術解決方案。征集方案的通知通常要說明征集方案的目的、征集對象及其資質、索取需求方案的地點、時間和聯系人以及返回技術方案的截止日期等。
(5)編制項目建議書
項目建設工作組成員按照需求方案組成部分進行相對分工,分頭對技術方案進行認真研讀,弄清各家方案的總體思路、采用的有關技術,以及與需求方案的結合程度等。然后,工作組成員集中在一起,由組長首先提出項目建設方案的總體框架,在組內進行充分討論,達成共識后,以收回的技術方案為基礎,采眾家之長,結合具體需求,進行項目建設方案的編制。方案要緊密結合本地、本部門實際,以滿足實際應用需求為唯一標準,突出實用、注重實效,避免由于盲目追求設備的先進性、高性能、高起點而造成資金浪費。
(6)提請有關專家進行論證
項目建設工作組要做好組織專家論證的各項前期準備工作,預先將方案復印分送有關專家,以保證專家有足夠的時間審查方案、做好參會準備,保證專家在會上充分發表意見,確保方案制定的科學性、可行性、合理性以及可操作性。專家論證會應對所論證方案形成具體的書面意見,供領導決策。
(7)報批主管部門立項并落實項目建設資金
專家論證后,項目建設工作組須按照專家論證意見對方案進行相應的調整和修改,總結項目的前期工作情況形成工作報告,以建設方案為基礎,本著多渠道籌集資金的原則,提出落實資金的請示或建議,連同項目建設方案、專家論證意見等材料一并報領導審批。
(8)以項目建議書為基礎,編制招標文件
電子政務建設項目招標是政府采購行為,此時,項目建設工作組的主要任務是和政府采購部門聯系落實招標工作相關事宜,起草招標申請或委托函,確認項目立項已獲批準,項目資金已經落實,界定投標企業資質,同時,以建設方案為基礎,編制招標文件的技術文檔,送采購部門一并形成招標文件。
(9)公開招標
招標工作在政府采購部門的統一組織下進行。公開招標包括很多環節,其中至關重要的環節是開標、評標和定標。開標是指在規定的日期、時間、地點公開啟封收到的所有投標書,由采購組織部門當眾宣布投標者名稱和報價;評標工作是評標委員會在眾多參與投標活動的投標人中,依據技術參數、價格、提供售后服務等因素,客觀、公正地評出中標者的評審活動和過程。定標是指根據評標結果確定中標人,形成評標報告,下發《中標通知書》的過程。在招標過程中,建設單位作為業主,根據《招標投標法》全過程參與各環節的活動。
《中標通知書》發出后,項目建設工作組要與中標企業盡快確定時間,在采購部門的主持下,對合同文件進行細節上的交流與談判,達成一致后即簽訂承包合同。這時,中標人的身份發生了變化,由中標人改為承包商,并要對所承包的項目工程負經濟和法律責任。至此,整個項目的招標及評標工作宣告結束,正式轉入項目的實施階段。
承包合同內容包括建設要求、功能要求、工程標準規范、設備型號、數量、配置與價格、設備到貨與安裝調試時間、軟件要求、項目進度要求、測試方法、驗收要求、培訓計劃、撥款方式、技術文檔要求、保修和售后服務以及違約責任等事項。這是通常的做法,有時為了簡單明晰,特別是大型工程項目的合同可以僅包括商務方面的內容條款,而技術方面的內容則通過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確定,這也為項目的組織實施提供了依據。
(10)項目實施
項目實施的核心問題是項目的進度和質量。轉入項目實施階段后,項目建設工作組的工作重點主要是切實發揮好組織、協調、監督和管理的作用。要加強工作的組織與協調,為項目的建設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和內部條件;列出詳細的并切合實際的項目實施進度表,嚴格按照項目進度組織進行,特別是可以并行的建設項目,要做到心中有數,有條不紊,注意銜接;按照項目建設方案,嚴把項目質量關,將方案中包括的建設目標和主要任務落到實處。
(11)項目驗收
項目驗收是對項目的檢查和總結,通常由政府采購部門組織參與該項目的評標專家進行。項目驗收前,項目建設工作組要組織和督促項目承包商將項目建設過程中形成的資料、圖表、技術文件等基礎數據收集整理好,確保完整、齊全,對系統進行全面測試并起草完成對任務進行分解的詳盡的項目驗收報告,以便考核。準備工作完成后,及時和采購部門溝通協商,確定項目驗收時間。項目驗收按照聽取項目建設情況報告、項目建設有關問題質詢、現場勘查和測試等程序進行,專家組要根據驗收情況形成書面驗收意見,對項目中尚存在的問題要提出改進意見或整改措施。
(12)用戶培訓
做好培訓工作是確保系統高效運轉的保障。一個新的系統建設完成后,要組織對使用人員的培訓和技術管理人員的培訓。使用人員的培訓通常由項目工作組統一組織,承包商現場完成,通過培訓,使用人員要做到能夠熟練操作和使用系統;技術人員的培訓一是通過參與項目建設、熟悉情況,在具體工作中進行,二是參加主要設備供應廠家提供的專題培訓,全面掌握設備性能和維護技能,確保設備維護工作的正常進行。
(13)運行維護
建設的目的在于應用,只有將建設項目很好地應用于具體的工作,才能使系統切實發揮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因此,項目建成后,要制定相應的制度和措施,落實相關工作責任制,建立順暢的運行與維護機制,確保系統高效運行。
2007年8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出臺了《國家電子政務工程建設項目管理暫行辦法》,對使用中央財政性資金的國家電子政務工程建設項目的申報和審批管理、建設管理、資金管理、監督管理、驗收和評價、運行管理作了規定。
國家電子政務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內容包括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初步設計方案和投資概算報告。